咱们来谈谈这个献计的人,就是那位当时做尚书的孙资。曹睿问他:“你有啥高招?”孙资说:“以前我们老祖宗太祖武皇帝打张鲁的时候,也是危机重重才能翻盘;他常跟群臣说:南郑那片地方简直就是天谴。那斜谷道长五百里,简直就像个巨大的陷阱,不适合打仗。现在如果我们把全国兵力都用来攻打蜀国,东吴肯定又会趁机进攻我们。不如现在就用现有的兵力,让大将们分头据守要害之地,养精蓄锐。再过几年,我们的力量会不断增强,到时候吴国和蜀国肯定会自相残杀。那时候再出兵,胜算不就很大了吗?请陛下考虑一下。”
曹睿又问司马懿:“这个计划怎么样?”司马懿说:“孙尚书说的很有道理。”曹睿就听从了,命令司马懿安排各将守护要地,留下郭淮和张郃守长安。然后大赏三军,自己回到了洛阳。
接着,孔明回到了汉中,检阅了军队,发现只有赵云和邓芝没有到,心里很担心。于是让关兴和张苞各带一支军队去接应。就在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,赵云和邓芝突然来了,而且一个人一个马,什么装备都没有丢失。孔明高兴极了,亲自带着将士们出去迎接。赵云慌忙下马跪地说:“作为一名失败的将领,没必要丞相您亲自迎接。”
孔明赶紧扶起他,握着他的手说:“是我太糊涂了,才导致这样的情况!各个地方的将士都有损失,唯独子龙没有伤亡,是怎么回事?”邓芝解释道:“我带兵先行,子龙独自留在后方,战功显赫,敌人都被吓跑了,所以军需物资都没有遗失。”孔明说:“真是个了不起的将军!”然后拿出五十斤金子给赵云,并且赏给他的部队一万匹绢。赵云推辞说:“三军都没立下什么功劳,我们都有过失;如果还接受赏赐,那就是丞相的奖惩不公了。还请放入库房,等到冬天分发给全军。
突然传来消息,马谡、王平、魏延、高翔到了。孔明先叫进王平,责备他说:“我让你和马谡一起守街亭,你为什么不劝阻他,结果闹出这么大的乱子?”王平回答说:“我多次劝告过,要在道路上筑土城,安营扎寨。参军大怒不听,我只好率领五千兵离开山寨十里扎营。魏军突然袭至,四面围合山寨,我率兵多次冲杀,都无法突围。第二天土崩瓦解,投降者络绎不绝。我孤军难立,所以投奔魏文长求援。半路又被魏军困在山谷,我奋勇杀出重围。回到寨子时,已经被魏军占领。后来投奔列柳城,遇到高翔,于是分成三路去袭击魏寨,希望夺回街亭。
但发现街亭并无埋伏的敌军,心生疑虑。登高一望,只见魏延、高翔被魏军围住,我便率兵杀入重围,救出两位将军,并和参军会合。我担心失去阳平关,所以赶紧回守。并非我不劝谏。丞相不信,可以问各部将校。”孔明责骂了一番后,又叫进马谡。谡自缚跪在帐前。孔明脸色一变说:“你从小就读过兵书,精通战法。我多次严厉告诫过你:街亭是我们的根本。你承担了这么重要的任务,若早听从王平的话,岂会有这样的祸事?现在败军折将,失地陷城,都是你的错!如果不明白军法,又怎么能服众?你现在犯了法,不能怨我。
你死后,我会按月给你家小提供生活所需,你不必挂心。”命令左右将他推出去斩了。马谡泪流满面说:“丞相视我如子,我以丞相为父。我之死罪,实在难逃;愿丞相效法舜帝诛杀鲧用禹之义,我虽死也无怨于九泉!”说完便大哭起来。孔明也悲泣道:“我与你情同兄弟,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,不必多言。”左右将马谡推出辕门,准备斩首。参军蒋琬自成都赶到,见武士要斩马谡,大惊,高声说:“留下他!”进见孔明后说:“古时楚国杀了贤臣,文公却很高兴。
现在天下未定,就处死有智谋的臣子,岂不可惜?”孔明流泪回答:“古时孙子兵法之所以能统治天下,是因为法度严明。现在四方纷争,战火刚刚燃起,若废除法律,又怎么能讨伐贼寇呢?应该照规定斩他。”不一会儿,武士把马谡的首级献在阶下。孔明悲痛不已。蒋琬问道:“幼常得罪了,既然按正军法行事,丞相为何哭泣?”孔明回答道:“我并不是为了马谡而哭泣。我想起先帝在白帝城临危叮嘱我说:‘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。’现在果然应验了。我深恨自己不明事理,怀念先帝之言,因此才伤心哭泣!”所有将士无不泪流满面。
街亭失守是个大错,可惜马谡只会空谈兵事。斩首在城门下,军法严明,我还在为先帝的明智而悲伤。于是孔明斩了马谡,把他的头示众,然后用线缝在他的尸体上,好好地安葬了他,还为他写了祭文,每个月也给他家人一些钱和米粮。然后孔明自己写了一份申请表,让蒋琬呈报给主上,请求降职。琬回到成都,见到了主上,递上了孔明的申请书。主上看了看,表上写着:“我本来就不是什么才华横溢的人,只是碰巧得到了权力,领导着三军。可我没能好好执行法令,面对事情却胆怯,导致了街亭失守的大错,箕谷的疏忽。这些过失都是我的责任,我执政不当。
我对人不够明察,处理事情时也不够周密。《春秋》上说责任在于将领,我就应该承担责任。请降三级职位,以便反省自己的过失。我感到羞愧,等待降职的命令!”主上看完后说:“胜败乃兵家常事,丞相为何说出这样的话?”侍中费祎说:“治理国家,必须严守法律。如果法不严明,怎么服众?丞相有败绩,自己降职,这正是应该的。”主上听从了他的建议,就发布了诏书,将孔明降为右将军,继续担任丞相的职责,继续总督军马,并派费祎带着诏书去汉中。
孔明接到降职的诏书后,费祎担心他会感到难堪,就祝贺他说:“蜀国的人民都知道丞相曾经取得过四县,对此感到非常高兴。”孔明脸色一变说:“这话怎么说呢?得到又失去,和根本就没有得到一样。你这么说只会让我感到更加难堪。”费祎又说:“最近听说丞相打败了姜维,天子非常高兴。”孔明怒道:“兵败而归,一寸土地都没夺回来,这是我的大罪。
就算能得到一个姜维,对魏国有什么损失呢?”费祎又问:“现在丞相手下有数十万雄师,可以再次进攻魏国吗?”孔明说:“当初我们在祁山、箕谷的时候,我军人数多于敌军,却没能打败他们,反而被他们打败了。问题不在于兵力多寡,而在于主将的能力。现在要减少兵力,节省将领,严惩自己的过失,才能有所作为。否则,再多的兵也没用。从现在开始,只要大家对国家有长远的考虑,努力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,那么我们就能稳固国家,消灭敌人,功绩就在等待我们。”费祎和其他将领都认同他的观点,于是费祎回到成都。
在汉中,孔明精于用兵,对待士兵民众倍加关爱。他勤于训练军队,准备攻城和渡河所需的器械,积累足够的粮草,准备战船,为将来的战争作准备。有细作潜入敌营,将情报传回洛阳。魏国皇帝曹睿得知后,立即召见司马懿商议应对蜀国的策略。司马懿说:“现在正值天气炎热,蜀国军队不可能出动;如果我们深入他们的领地,他们会守住险要地形,我们很难攻下。”曹睿问道:“如果蜀国再次进攻,我们该怎么办?”司马懿答道:“我已经料到诸葛亮会采用类似韩信暗渡陈仓的计策。
我提名一人前往陈仓道口筑城防御,绝对不会有差错:这个人身高九尺,善于射箭,而且智谋过人。如果诸葛亮来袭,这个人足以应对。”曹睿非常高兴,问道:“这个人是谁?”司马懿禀告道:“他是太原人,姓郝,名昭,字伯道,目前担任杂号将军,驻守河西。”曹睿听从了他的建议,任命郝昭为镇西将军,命他守卫陈仓道口,并派使者送达诏书。突然,扬州的大都督曹休呈上一份表,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愿意投降,提出七个理由,称东吴易攻破,请求尽早出兵攻打。曹睿就在御床上与司马懿一起阅读表章。
司马懿说:“这些理由非常合理,东吴必然会灭亡!我愿意率军前去支援曹休。”这时,班中一人走上前说道:“东吴人言不一,不可全信。周鲂是个谋士,不可能轻易投降,这可能是诱敌之计。”大家看向他,发现是建威将军贾逵。司马懿说:“这番话也不能不听,机会不可错过。”曹睿说:“司马懿,你可以和贾逵一起支援曹休。”于是,曹休率领大军直奔皖城;贾逵率领前锋将满宠和东莞太守胡质,直奔阳城,直逼东关;而司马懿率领自己的部队直奔江陵。
孙权正聚集多位官员商议着一件事,就在武昌东关。他们议论着:“最近鄱阳太守周鲂密报告说,魏国扬州都督曹休有意对我们发动进攻。周鲂这次使用了一些诡计,设计了七个陷阱,引诱魏军深入我方地盘,我们可以设下伏兵,抓住他们。现在魏军分成了三路前来,各位有什么高见呢?”顾雍站了出来说:“这样的大事非陆伯言莫属。”孙权听了大喜,便召来陆逊,任命他为辅国大将军、平北都元帅,统领林大兵,代行王事。授予他白旄黄钺,文武百官都听从他的指挥。权亲自与逊同马同鞭。
逊领命后表示感恩,然后孙权任命陆逊和周鲂为左右都督,各自领兵迎击三路魏军。孙权询问应该由谁来辅佐他们,陆逊建议由奋威将军朱桓和绥南将军全琮来担任。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,立即命令朱桓为左都督,全琮为右都督,陆逊则自己居中,指挥三路进军。朱桓提出一个计策说:“曹休虽然得到了信任,但并非智勇双全之将。现在听信周鲂的挑唆,深入我方地盘,我们可以率领兵力击败他,曹休必然会溃败。溃败后他只能逃向两条路:左边是夹石,右边是挂车。这两条路都是山僻小径,十分险峻。
我建议与全子璜各率一军,埋伏在山险处,先用柴木和大石堵塞他们的去路,曹休就会落入我们手中。一旦擒获曹休,我们就可以直接向前推进,轻而易举地占领寿春,然后再进攻许昌和洛阳,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”陆逊对此策并不满意,表示自己有更好的计策。于是朱桓怀着不满离去了。陆逊命令诸葛瑾等人守卫江陵,以对抗司马懿。各路部队也都调配妥当。
曹休的军队已经到达了皖城,周鲂前来迎接,直接到了曹休的帐下。曹休问道:“最近收到了你的书信,所陈述的七件事情都很有道理,所以我才率领大军三路进发。如果能夺取江东之地,你的功劳将不可小觑。有人说你心机多端,我担心你所言不实。但我相信你不会欺骗我。”周鲂大声哭泣,急忙掏出自己的佩剑要自刎。曹休赶紧制止他。周鲂拿着剑说:“我所述的七件事,实在是吐不出心里的苦楚。现在反而引起了疑虑,一定是有吴国的人在搞间谍活动。如果听信了他们的话,我就必死无疑。我的忠心,只有上天才能知晓!”说完,他又要自刎。
曹休大惊,忙拉住他说:“我只是开个玩笑,你为何如此激动!”周鲂便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,扔在地上说:“我是用忠诚来对待你,你却将我当成了笑话,我割下了我父母留下的发,以此表明我的心意!”曹休深信不疑,于是设宴款待了他,席散后周鲂告辞离去。突然来报说建威将军贾逵前来拜见,曹休让他进来,问道:“你来做什么?”贾逵说:“我预计东吴的兵力必定都集中在皖城。都督不宜轻举妄动,等待我两路夹击,敌军必然溃败。”
曹休生气地说:“你想要夺取我的功劳吗?”贾逵回答:“我还听说周鲂割发发誓,但这只是一种欺诈手段,就像他以前那次要离断臂、刺杀庆忌一样。不能太轻信。”曹休勃然大怒:“我正准备进军,你为何说这种话贻误军心!”他一声令下,贾逵被推出去斩首。众将纷纷求情:“还未出兵,先斩大将,对军队不利。请暂免于死。”
曹休派周鲂领兵前进。行进途中,休问道:“前面是哪?”鲂答道:“前面有个石亭,适合驻军。”休听从了他的话,于是率领大军和装备赶到石亭扎营。第二天,哨马回报:“前方吴军据守山口,数量不明。”休大惊道:“周鲂说没有敌人,怎么他们却做好了准备?”急忙找鲂询问。有人报告说周鲂带着数十人不知去了哪里。休非常后悔地说:“我上了敌人的当!但即便如此,也不足为惧!”于是命令大将张普率领数千兵先头部队前去与吴军作战。双方阵势对峙,张普冲出来骂道:“贼子们早点投降吧!”徐盛也出来应战。
战斗多次交锋,张普抵挡不住,便收兵退回去见曹休,告诉他徐盛勇猛难敌。休说:“我要用奇兵来取胜。”于是命令张普带领两万军队埋伏在石亭南边,又让薛乔带领两万军队埋伏在石亭北边。“明天我自己带一千兵来挑战,假装败退,引敌人到北山前,放炮作为信号,然后三面夹击,必定取得大胜利。”两位将领领命后,各自率领两万军队埋伏起来。与此同时,陆逊召集朱桓和全琮,分别交代:“你们两个各带三万军队,从石亭山路绕到曹休军寨后面,放火作为信号;我亲自率领大军从中路进军,一定能擒获曹休。”
当天黄昏,两位将领接到命令后,率领军队前进。过了半夜,朱桓率军绕到魏军寨后,却碰上了张普的伏兵。普不知道是吴军,上前询问时,被朱桓一刀砍下了马下。魏军便开始溃退。朱桓命后续军队放火。全琮率军绕到魏军寨后,却撞上了薛乔的阵地,于是展开了激战。薛乔败退,魏军损失惨重,纷纷逃回自己的寨子。接着朱桓和全琮两路军队同时杀到。曹休的军营一片混乱,彼此之间互相冲击。休慌忙上马,朝着夹石道狂奔。徐盛率领大军从正面杀来。魏军伤亡惨重,逃命的纷纷丢掉了兵器和盔甲。曹休大惊,拼命奔走于夹石道中。
突然见到一支军队从小路冲出来,为首的是贾逵。休惊慌不已,心中自责:“我不听公言,竟然落入了敌人的计谋!”逵说:“都督快点走这条路,如果被吴军堵住了,我们都危险!”于是曹休急忙策马疾行,贾逵断后。逵在茂密的树林和险峻的小径处,设置了许多旌旗,制造出疑兵的效果。当徐盛赶到时,看到山坡下有旗帜闪动,心生疑虑,不敢追击,只得收兵回去。这样一来,曹休得以脱险。司马懿得知曹休失败,也率军撤退了。
说到这里,陆逊正在迫切地等待捷报,不一会儿,徐盛、朱桓、全琮都到了。他们带回来的战利品,包括各种车辆、牛马、驴骡、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,数不胜数。降顺的敌军更是数以万计。陆逊欣喜异常,立即与太守周鲂一起率领众将撤军返回吴国。吴国君主孙权亲率文武官员出城武昌迎接,用御座车盖着陆逊,一同进城。对于周鲂的出色表现,孙权安慰并表扬道:“你断然采取行动,完成了如此伟大的事业,功劳应该载入史册。”于是封周鲂为关内侯,设宴庆贺,表彰军功。
陆逊建议:“现在曹休大败,魏国已经丧失信心,我们可以起草国书,派使者到蜀中,让诸葛亮率兵进攻魏国。”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,便派使者带着国书前往蜀中。正是因为东吴的智谋,导致西蜀再次出兵。至于诸葛亮再次发起攻击魏国,胜负如何,还需后文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