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苏小说网

海量免费小说在线阅读分享平台

古今多少事。都付笑谈中……_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歌曲

三国风云:唐宋诗笔里的乱世狂歌

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苏轼这声喟叹,恰似将三国烽火酿入瓮中,倾出时刀光与墨香交织,既有拍案叫绝的通透,亦藏令人捧腹的机锋。且看唐宋诗词如何以锦心绣口,为这段金戈铁马的岁月画像。

一、曹操:横槊赋诗的枭雄 与跣足迎谋的智者,苏轼在《赤壁赋》中勾勒“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”,寥寥数笔便显曹操气吞山河之势。可这位世人眼中的“奸雄”,偏有不拘小节的反差——官渡之战时,许攸夜奔曹营,他竟“跣足出迎”,连履袜都不及穿戴。欧阳修曾言“夫智者,不倍时而弃利”,曹操这看似狼狈的举动,实则暗藏玄机:袁绍视许攸如敝屣,他却奉若瑰宝,一把火焚尽乌巢粮囤,让袁军百万之众转瞬成空,正应了苏轼“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”的喟叹,这般审时度势,真可谓神机妙算。

二、周瑜:羽扇纶巾的儒将 与火趁风威的智囊,杜牧有云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”,似为周瑜留了三分余地,实则这位江东周郎早已胸有成竹。欧阳修在《准诏言事上书》中言“智者藏其机,勇者示其决”,周瑜将此演绎得淋漓尽致:黄盖苦肉计上演时,他佯作怒不可遏;庞统献上连环计,他故示拍手称妙。待东南风起,他轻挥羽扇,便令曹操的“楼船夜雪”(化用陆游意境)化作苏轼笔下“樯橹灰飞烟灭”的火海。最妙是战后,他对孙权笑言“若非某调遣得当,曹贼焉肯退走?”活脱脱一副功成不居却难掩得意的模样,逗得满营将士忍俊不禁,这般少年锐气,真是锋芒毕露。

三、诸葛亮:鞠躬尽瘁的忠骨与空城弄险的奇谋,杜甫诗云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,将诸葛亮的忠贞刻入诗行。可这位卧龙先生亦有“狡黠”一面: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,他竟在城头“焚香操琴”,吓得魏军逡巡不敢前。韩愈曾说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,空城计哪是孤注一掷?早已安排百姓洒扫街道、军士扮作闲人,演得一出滴水不漏的“空城戏”。可惜五丈原秋风凛冽,终究逃不过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(杜甫句)的宿命,正应了柳宗元“功者难成而易败,时者难得而易失”的感慨——纵有经天纬地之才,亦难敌时不我与,这般壮志未酬,真令人扼腕叹息。

四、外交场:舌战群儒的锋芒与盟离如戏的诡谲,三国的外交场,堪称一部波谲云诡的活剧。诸葛亮舌战群儒时,将张昭驳得语塞,把虞翻辩得默然,正如王安石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的气度,凭三寸不烂之舌定下孙刘联盟。可联盟之事,素来朝秦暮楚,苏轼早看透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:今日鲁肃单刀赴会力主和好,明日关羽便威震华夏强夺荆州。最令人捧腹的是曹丕,刚逼汉献帝禅位,转头便封孙权为吴王,将合纵连横玩成了过家家,难怪苏辙吐槽“强弱之势,自古有之,一彼一此,变化无常”,这般翻云覆雨,真是匪夷所思。

唐宋诗词的笔墨里,三国从不是板着脸的正史。曹操的“奸”藏着真性情,周瑜的“智”裹着少年气,诸葛亮的“忠”透着烟火味。正如苏轼所言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,那些金戈铁马的霸业、机关算尽的权谋,终究化作诗词里的笑谈。唯有智慧与人性的光辉,在墨香中流转千年,余韵悠长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