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梦四大家族除了薛家都有爵位在身。贾家荣宁二公爵位最高,史家保龄侯史公实职尚书令,王家是县伯。这三家有爵位的,又各有不同,其中史家最特别,不但到了第三代史鼐继续承袭保龄侯,还多出一个忠靖侯,在贾家都由国公降爵到一等、三等将军时,王家县伯早都收回的情况下,史家侯爵得以保全,实在令人意外!下面简单聊聊我的看法。
首先,史家确实没有降爵
保龄侯史公之后,是贾母兄弟席爵,其人没有介绍。他有最少两个儿子,史湘云父亲嫡长子以及次子现任保龄侯史鼐。之所以没将忠靖侯史鼎算在内,因为原文并没有介绍史鼐、史鼎是亲兄弟。史湘云确定住在“二婶婶”史鼐家里,从没讲她去过史鼎家。不排除史鼎是史鼐堂兄弟。这里不说。
史湘云父亲英年早逝,史湘云太小又是女孩,顺理成章由二叔史鼐继承爵位,也就是第三代保龄侯。保龄侯史鼐是原文清楚写明白的,既不是降爵,也不是约定俗成的称呼。他还是保龄侯。
当下安插既定,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,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。贾母因舍不得湘云,便留下他了,接到家中……
四十九回,为了让史湘云住到大观园,作者有意安排保龄侯史鼐“左迁”,对此脂砚斋留下一条有意思的批语【蒙侧批:史鼐未必左迁,但欲湘云赴社,故作此一折耳,莫被他混过。】批书人揭穿作者小心机,也是有意思。不过,史鼐明确无误还是保龄侯。史家三代都承袭了保龄侯只有一种可能,世袭罔替!
其次,史家是文官传家,并非武功
阿房宫,三百里,住不下金陵一个史。【甲戌侧批: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,房分共十八。都中现住者十房,原籍现居八房。】
护官符对史家介绍的清楚,史侯除了袭爵保龄侯之外,实际职位高的吓人,尚书令。
尚书令始于秦汉,汉武帝时进入权力中枢,东汉为权柄重大的“三独座”之一。汉成帝后,尚书分曹治事,五曹尚书以尚书令居首。隋唐是尚书省长官,相职。权臣杨素,唐太宗李世民都当过尚书令。郭子仪更有两辞尚书令的事迹。唐以后尚书令位虚职,五代为虚职,有功之臣嘉奖的最崇高官职。元代废尚书令改相职。
考据尚书令可知其是文官之首,宰相职。贾母父亲保龄侯史公是一国宰相,政府首脑。史家这种底蕴,表明史公的功劳不比宁荣二公差。之所以只获得保龄侯的封号,没有封公,应该是四王八公的设定,就是以开国武将功劳大小配置的定额。如此,武将出生入死获封“公”,文臣功劳再大,也只有“侯”。这与汉朝萧何与明朝李善长正好是相反。但皇帝也对功劳足以封公的史家做出补偿,史公总理全国,保龄侯世袭罔替!只有如此才能解释,贾家都爵位递降之时,史家仍然还是侯爵!
最后,史鼎武职崛起,史家蹊跷自保
史家是四大家族比较奇怪的一家,除了史湘云,他们与其他三家保持了非常克制的距离。除了贾母,史家再没有与其他三家联姻。就算贾家也是有事才来,没事根本不串门。更不见他们打发人送东西给贾母和贾宝玉,不像王子腾夫妇三天两头送东西过来。
史家最蹊跷是在四大家族除了王子腾步步高升,其他第三代都一败涂地的情形下,竟然出了一门两侯。除了保龄侯史鼐袭爵外。忠靖侯史鼎显然是最新获封的爵位,而且不同于祖宗,他的忠靖侯“靖”字体现出武功封侯,立下了赫赫军功才得以封爵。遍观《红楼梦》全书,封号有忠的只有三人。义忠亲王、忠顺王、忠靖侯。义忠亲王义字当头,所以他犯事了。而忠顺王、忠靖侯,忠字当头,可以肯定都是皇帝的亲信,用忠字代表其与四王八公集团那些老王侯不同。
史鼐、史鼎无论是亲兄弟,还是堂兄弟,明显分属两个阵营。尽管与贾家等保持来往。比方秦可卿葬礼,贾母过生日,忠靖侯等都有出席。可平时不见踪影。而薛宝钗说史湘云在家做不得住,史鼐夫妻将府里很多仆人都辞职了,看似穷了开源节流,但一门两侯之家,真能穷成这样?还有一种说法叫韬光养晦,装孙子。在北静王和忠顺王两派对立,皇帝有非常明显支持忠顺王打压北静王,独揽大权的微妙政治局势中,史家这么做无疑是最正确的。而史鼐的做法,一定是受到忠靖侯史鼎的影响。所以,史家的穷未必真穷,做出姿态,拒人千里之外而已。这也是史家只有史湘云与贾家来往密切的原因。一个女孩子,不影响大局,还会保持香火情。
红楼梦八十回后,贾家被抄家,王家也好不了。虽然续书八十回后写了史家最先犯事。可种种迹象表明,此事未必是真。史家极可能在四大家族中保持最完整。反倒史湘云嫁给冯紫英,神威将军冯唐犯事,冯紫英死后,史湘云带着两个孩子被史家无情抛弃,做了政治切割。下场很惨。
注:关于史湘云的丈夫是冯紫英,并非红学家根据脂砚斋一条模糊判词推断是卫若兰,之前说了很多不多说。详见曹雪芹亲笔的史湘云【乐中悲】曲子和冯紫英【喜乐悲愁】酒令,以及妓女云儿的隐喻。
【文/君笺雅侃红楼】
欢迎关注、收藏:君笺雅侃红楼,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!
本文资料重点引自:
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】80回本 ;
【石头记】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;
【红楼梦】通行本120回本 ;
【清·孙温绘全本《红楼梦》】